当前位置:主页 > 人水和谐

人水和谐

印象中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苏州河“重生”了

发布时间:2022-04-15 22:26浏览次数:

  “多年前,苏州河边没有垂柳,没有树木,河风吹过能闻到恶臭之味,河面死气沉沉,大名鼎鼎、无鱼无虾……”这是一段来自上海中学生作文的描绘。哺育了申城百姓的“母亲河”,曾是一条“黑河”“臭河”。

  

  在老一辈上海人眼中,苏州河几经沉浮,从上世纪50年代的“淘米洗菜”到80年代的“鱼虾绝代”再到往常的“人见人爱”,这条河流见证了民生的改善,支撑了城市的开展,映射了时期的变化,更讲述了一段从“人水矛盾”到“人水调和”的上海故事。

  

  苏州河源自太湖,经苏州进入上海,途经上海中心城区,最后汇入黄浦江,在上海境内全长53.2公里。苏州河水本来是明澈见底的,但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工厂大量增加,人口密度不时加大,大量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等未经处置,直接排入苏州河。到1978年,苏州河在上海境内全部遭受污染,市区河段终年黑臭,鱼虾绝迹路人掩鼻。

  

  当年,在外滩苏州河与黄浦江接壤处,那道著名的“江河黑黄分界限”提示着人们不要以牺牲环境作为开展代价,严重的污染不只毁坏了城市环境,更影响着市民的饮水安康和农产品的质量,限制着上海市的开展进程。

  

  “苏州河的污染缘由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缘由是城市根底设备规划和建立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开展速度,使苏州河成了市区企业和居民自然的排污场所。”上海市水务局相关担任人通知经济日报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日约为490万立方米,其中300万立方米不经任何处置直接经过管道排入黄浦江、苏州河等河道,招致苏州河及其10余条主流终年黑臭。

  

  “70后”王玲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她的生长过程中,正好赶上了苏州河污染的“加速期”,看着母亲河一天天变得“黑如墨”“臭如粪”,如何让苏州河“重生”成了他们这代人共同的愿望。

  

  “1998年,我得偿所愿,大学刚毕业就进入污水处置行业,一方面是由于情怀,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污水处置在当年是‘吃香’的朝阳行业。”王玲入行的那年,上海市经过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计划》,正式开端施行以消弭黑臭为目的的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苏一期”),轰轰烈烈的苏州河综合管理工作也让环保产业迎来大开展。

  

  前三期管理工程合计投入140亿元,第四期估计投入254亿元。经过截污纳管、清淤疏浚,污水处置、综合调水,泵站改造、撤除搬迁,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综合管理系列工程,截至去年年底,苏州河干流水质到达Ⅳ类,主流根本消弭劣V类。

  

  “苏四期”的背后藏着一连串令人称奇的数字:上海已在全市范围内完成了42.5公里的苏州河两岸贯穿,1864条段、1756公里城乡中小河道的整治,打通了断头河3000多条,完成4200多个小区和1.7万个市政企事业单位的问题改造,完成1700多个直排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和54座雨水泵站的管理,城市污水处置才能到达了840万立方米/天。

  

  那条印象中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苏州河“重生”了。